昨天有則新聞“胡庭碩嘆 回家怎麼這麼難?”,一位乘坐電動代步車的朋友,在捷運蘆洲站想搭公車回家,但一小時過去,三班公車以不能載、斜坡板損壞、人太多的理由拒絕及被迫無法上車。最後這位朋友在寒風中獨自開上成蘆橋,與車爭道只為回家…
今早又看見朋友轉貼一則新聞“愛心畫的再大,也提醒不了良心”,簡單的一張照片,一台電動輪椅在捷運電梯前等待,電梯門大開,裡面卻充滿可以行走的人群。無人相讓,所以輪椅僅能再等待下一班電梯,還不見得進的去…
滑動頁面捲軸,在這樣的新聞裡永遠會有鄉民發表一些言論:難不成要車上的人下車讓他上去嗎?排隊本來就該照排,難道一定得讓他先進去嗎?
愛 心座或優先座這概念其實沒有什麼對錯,政府在設立時應該是期待有些座位可以讓大眾優先禮讓比較需要的朋友乘坐,因為這些朋友可能行動不便、年紀較長、身懷 六甲、臨時受傷…種種因素所以無法久站或站立較不穩可能會有危險,這時當然要讓座給這些朋友,畢竟平平安安出門、快快樂樂回家是國小就學過的東西。
但社會有時就有些質變,年輕人不讓老人家就一定是天理不容、十惡不赦?外表看不出來也可能是有需要的人,可是大家很常只單看照片或錄影,沒有去求證就開始攻擊、開炮、跟風指責…人最可貴的包容去那裡了?
老實說我很討厭以可憐、包容、愛心的角度去說身心障礙者的需要,因為不需要!在這兩件事情上也一樣!
低地板公車本來就是設計給所有有需要的人搭乘的,而駕駛的大哥大姐、型男酷妹之類,當他們披上制服,坐上駕駛座的同時,就身負了要協助每位乘客到達各自終點站的使命,無論是行動方便或不方便的乘客,主動協助、平安送達、不飆車甩尾當玩命關頭就是他們的本份。
詭 異的是很多人都認為出錢的就是老大,所以很習慣站在所有人都當一視同仁的立場去爭搶上車順序,每個人都唯恐要是自己上不了車怎麼辦?於是前面提到的包容就 消失了!我不是要強調或要求身障者應當有什麼特權,而是在國外,永遠都是身障者頭一個先上車,等駕駛協助完身障朋友後,其他朋友自然可以照順序上車。
會 這樣安排其實非常合情合理,因為行動不便的朋友有時會需要一些輔具,輔具因其體積、動力、操作者的熟悉度而會有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要去擺定。當需要輔具或協 助的朋友先上車定位後,所有的空間就此重組,行動方便的朋友就能再去填充剩下的空間,而且是最大能使用的方式。就像有大中小石頭一堆要放進瓶子,以大中小 的順序放入才能放進最多的石頭不是?
但在搭公車這件事上,大家永遠都是搶在最前頭,駕駛也習慣讓乘客都上車後再下來協助不方便的朋友…這 不 是很衝突、很本末倒置的事嗎?當所有人都擠上去後,自然就沒空間再讓行動不便的朋友上車,就算這位朋友已經擠在頭一位,也還是上不去啊!這是習慣、風氣和 教育的問題,無關大家的上車權。因為讓行動不便者先上車,大家還是可能以擠沙丁魚的模式通通上車,可是相反過來大家只會我看你、你看我,然後裝死覺得行動 不便的朋友再等下一班車就好!
同理在電梯事件中,每天、每次最常看見的狀況都是有人以手刀的姿勢,百米滑壘衝刺進去,而且進去還要立馬拿出手機,再站成三七步,完全沒要理後面是不是有人要進去是怎樣?
電 梯的空間就和所有空間一樣,行動不便的朋友不先進去,那空間就無法發揮它最大的容量。再說,捷運每台電梯上面都會有張提醒大家要禮讓或讓某些朋友優先搭乘 的圖示與說明,上面的順序同樣是以行動的不更程度和可能體積去做排序。很多時候我實在很懷疑搶快或講要先進去幫按電梯的人是看不懂國字還看不見圖?
每個人當然都有使用這些設施、設備、交通工具的權益,但並非每個人都有其他管道或選擇可以更替…
有時你只是圖個方便,對這些朋友來說就是不便。當所有人都認為只是擔誤一、兩分鐘時,那累積起來就不止是一、兩分鐘…何況這些朋友終生都得面對這樣不斷重覆的場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