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都市更新進步,你所在的社區得犧牲一塊日常生活的地域,你們有個先決條件可以優先選擇,可是得要所有在地人都同意才行(15人)。之後還得通過市民的贊同,不然一切就會依政府決定…這時你該怎麼做呢?
上週因為老同學的邀約去看了場有趣的實驗劇《一堂課,台灣》,為了進步與發展得要拆除一塊居住的區域,所有居民都有自己的執念和看法,而且一旦拆除後就將造成不可逆的後果…那要怎樣才可以達成一個大家歡喜的結局?因為一旦被局,最後就是任由背後那深沉的手隨意操作…你甘願嗎?將自己的命運就放在別人手上。
從入場時就立在舞台四周的7個選項,上面寫著這7個所在的重要性和必須性,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問題,要拆除或捨棄的背後都該有更多的配套與思維,可是在劇的背景裡只有短暫的時間,無法去顧慮那些其他因素,被迫得做出抉擇的時效性壓迫著居民,價值和堅持間的拉鋸,彼此觀念、資訊的高度落差極大,甚至一旁的市民還時不時發出自己的觀點,讓做決定這件事顯得更加困難。
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都被既定的制度給壓迫,不得不在幾種不見得想要的選擇裡去做出妥協的決定…我指的不是社會規範,而是針對特殊族群才有的的配套、政策、善意…這些看似立意良善的背後,有著一種“都給你了就不要再叫、再要、再吵!”的感覺。
以國內個人助理補助的時限為例,目前制度僅有每人每日2小時的限制,所以不是每個人都有24小時能自由行動,對於某些支持不夠的重障者而言,一天能自行活動的時間連2小時都不到…所以才會有抗爭、有要求、有為了生存下去發出的聲音!要是這些朋友選擇安靜、妥協,乖乖在現在的選擇中生活,那永遠都只會有2小時的自由…這樣如何改善現況?又要怎樣增加產能、回歸社會參與呢?可是很多人連是不是有別的可能性的念頭都沒有,或不敢,只能接受現有的選項。
連生存都不容易了…要怎麼去吶喊?國家已經給我了…再多要求就是不應該?可是真正的不該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與社會正義無法落實才是不應該啊!當我們接受,無法抬起意識時,才是最大的不該!
我覺得這是齣很有趣又有意義的實驗劇,它在喚醒人們對於自己的土地、土生土長的社區、掌握在手中的決定權/發言權、環保、人文、便利、價值和說服間的取捨…最重要的是,你願意把自己的社區、你生長的地方、你堅守無法退讓的原則交給別人決定嗎?還是這樣的規則在設定時其實就有其缺陷的地方,只是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中不得不遵守,或是可以想想有什麼方式可以突破受限的困境…
因為曾在社運裡打滾過,有被啟發出一些批判與不乖的因子,對於高高在上制定遊戲規則的人也會抱持懷疑的態度…在看劇心就很有感觸,這是一個個陷阱所組成的偽議題,因為居民從開始就是一個看似有選擇實則是被壓著要前進的困獸。明明是自己居住的社區,明明是最貼近土地的住民,可是卻不得不在其中去被迫要放棄。
在看似“為你好”的前提下進行的議題,有時背後巨獸根本不在乎你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利益或操弄才是它們想達成的目標。這種自己的東西都得先過第一關,又要讓旁人審核第二關的機制,要是兩次都出現破局還會有終極boss出來任意妄為的現實…真的需要所有人睜開警覺的雙眼,去為自身的權益努力爭取和發聲。
《一堂課,台灣》是齣非常有意思又很有背後意義在其中的實驗劇,無論當居民、市民都能從中看見屬於你在這框架中被奪走的部分,非常適合進入校園、針對弱勢、提醒身心障礙朋友…你究竟被迫選擇了多少事,是不是該站出來為自己多說些什麼了呢?
超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