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與傲慢是一對雙胞胎 by美國小說家-霍桑
今天想來聊聊期待值這件事。每個人針對每件事理論上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看法與期待,有期待就會有落差,這是當然。可是,落差大到一種程度,就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前幾天看了朋友的直播在聊與兩廳院開會的實況回憶(很長,有興趣者可看完上下關心議題),裡面提到一個關於“圓夢”的功績!沒錯,我得用“功績”來形容這件事對於負責單位來說的意義。「圓夢計畫」這名詞在許多弱勢團體裡都常聽見,因為資源的不對等、因為環境的不允許、因為經濟的不可能…有些參與權在弱勢身上真的是難如登天的“夢”,如浮雲、像遙遠星球的另一端,手伸的再長這輩子都可能握不住的經驗。這樣的“夢想”就成了「圓夢計畫」,讓人得以用愛去包裝,讓弱勢族群有機會享受這個難能可能的經驗,讓社會看見有人提供了一次愛之旅,幫助多少弱勢者圓了一個夢。
我認為有愛這件事並沒有錯,行有餘力熱心助人、盡己之能提供協助、讓敢夢的朋友去貼近那夢想之境…都很棒!可是使用的方式和將之視為功績洋洋得意的四處炫耀實在令人有所質疑…兩廳院曾經有過一場在國家音樂廳的大廳舉辦音樂饗宴,當天邀請80台輪椅在大廳排成大大的愛心,立起大大的螢幕現場直播!讓場內外可以同步享受愛樂帶來的演出。80台輪椅的陣仗,何其壯觀!還排成動人的愛心,讓這場愛的音樂饗宴充滿感恩和感動的氛圍。
可我有疑問…為什麼坐輪椅的朋友得坐在大廳而非內場?80台輪椅都要進場真的是強人所難,這我絕對理解,可是歸根究底,這其實是藝文場所並沒有充足無障礙席次與空間的問題!因此行動不便或弱勢的朋友只能依賴「圓夢」的機會方可前進兩廳院,而無法在平日去網路、便利商店購票,因為買票一定要現場、驗證,而藝文場所還不見得都有無障礙席次,有的不方便,有的位子很糟、有的連進都進不去…有太多不便導致這樣的「圓夢」成了弱勢者擁抱藝文的舞台,成了一群弱勢而非個案要處理的特殊要求、也成了事後可以拿出來展現的“功績”…兩邊的落差,令人傻眼,我也感到非常恐怖。
於是前幾天看見共好整理的語錄「慈善與傲慢是一對雙胞胎」,心中那模糊的感受立刻被敲醒!那些用愛、圓夢、為你好、為安全起見…的理由包裹出的糖衣,裡頭藏著的是傲慢、不可一世、有做就好不然你想怎樣的內餡。對這些人來說,這種慈善是已經給出的恩惠,不領情還敢要求更多就是不可理喻!卻忽略了最基礎的部分…若是平台、席次、配套準備充足,那自然會讓有興趣參與的朋友能選擇進場,享受平等的參與權,而不是依靠「圓夢」才能圓夢。
故事說到這,真心期待目前大整修的戲劇院能做出符合規範的無障礙席次與座位,因為我真的不曉得自己有沒有下一個30年能等…而我也不想一直念阿彌陀佛,我希望它是真的!而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