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故事很多人都一定聽過,但當現實生活中遇上大鯨魚時,你會因為自己只是個小蝦米就放棄、閃躲、放任自己權益被剝奪,卻不站出來對抗不公、不義的龐然大物嗎?
最近國家戲劇院正在整修,為還不曉得發生什麼事情的朋友奉上快速了解懶人包 文化政策「無障礙」了沒?、 國家戲劇院整修,忘了無障礙席?、文藝復興,障礙平權幾時行?、以及為什麼該關心?當年紀漸長,離你而去的,只有體力嗎?
在幾天後看見兩廳院的官方回應了 回應文化平權訴求 兩廳院規劃再加輪椅席數 。不確定是因為夥伴們的文章引起了共嗚,還是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此議題,兩廳院確實針對我們的聲音答應“有機會”能增加輪椅席的席位。先不論最終的結果是如何,從回應稿我看見幾個部分:
- 兩廳院並未違法:新聞稿最後一段提到“2008年內政部公布《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後,同年亦公布《既有公共建築物無障礙設施替代改善計畫作業程序及認定原則》……並未違法。”
老實說,修法的與檢視的人幾乎都是官方的人,遠遠不是我這種小老百姓插的上手的部分。我也同意舊建築確實要完全符合新規定是有難度的,因此有個子法來補強並保護舊建築的運作是對的。可是!補充法源的部分應該是在舊建築已完成時去進行最小部分的要求,而不是在它正要進行全面改裝時依舊搬出來選擇較輕易的方式去達標即可! - 兩廳院努力逐年改善:最後一段亦提到自2012年後,兩廳院其實已改進“戲劇院1席、音樂廳2席、演奏廳1席等4輪椅席,音樂廳整修期間,也增設自動感應門10樘(門扇一副稱一樘)、無障礙電梯1座” 感覺很有誠意,亦非常有心。可是有2點疑問我還是想提:
(1) 增設的席位位於何處?目前我去音樂廳都是坐最後一排,戲劇院則是在2樓最角落,視野會被3樓斜下的樓梯所阻擋的區域。這樣的座位,其實相對影響前往觀賞表演的品質與心情,但卻是無法選擇的。
(2) 設計師是否有參考多元意見?新聞稿中也見“兩廳院曾以安全顧慮、影響音效、須變更走道結構” 由此可知在無論在規劃動線、設計時,兩廳院的角度仍是以多數人的權益為主。安全顧慮?我很常聽見,就不知是一般民眾的安全還是身障者、行動不便者、年長者的安全為主?若是設計師於事前即將所有人的因子都考量進去,那走道的寬度、斜度,座位設置、安排,音響設備的裝置及效果都該納入其中才是。
看完新聞稿後續又有聽見一些風聲…讓人深深覺得官民立場不一,而兩端似乎真的有股拉扯力在衝突著。因為在新聞稿中,我感到的是,我們已經逐年改善了,而且有在增加,你們該要很珍惜才是。而風聲中聽見的,卻是他們純以金錢的角度去衡量,多一個輪椅席每場表演會少賺多少錢?
我聽見當下真有條理智線整個要燒斷的感覺…這些規劃人員幾時才能將所有人的需求都擺在同一個層面上去看?狹窄的視野讓人以為輪椅席是專門為輪椅而準備的,可是並非如此啊!上一篇有提到新舞臺設計的輪椅席就有可拆式與區域式兩種可供選擇,而板橋秀泰影城的輪椅席則是以可動式為主,若無輪椅朋友購票,則可販售予一般民眾。
輪椅席的設置完全是設計師如何構思這份需求的高度而定。當視野只放在那是特殊需求時,那就只會方便行事,反正有做就好,不影響其他人視野就好、不要擋到逃生通道就好…可當它是一種必要的、普世需要的規劃時,那角度就會變化,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做法,讓所有人都可用的設計、讓身障者與一般人更接近的方式、讓選擇權真正釋放到想參與其中的人身上。我們需要一顆不一樣的新思維,包容更廣、接納更多、看的更遠。
小弟在此根據上述再整理幾個小重點與建議,希望可以更完善或能有更多討論…
- 先有就好其實更貴:兩廳院目前提出的逐年改善的概念,其實是將區域分開處理,因此能做的改變較小,但每次能做的部分也小,又要分很多次,改的也不一定到位,最後有做卻不見得能有實用性,是多次浪費也可能是變向的浪費。
- 我們能有幾個30年:30年才等到一次兩廳院有內部封館大改造的機會,然而去年音樂廳完成改建後,我們看見多2席的座位,但依舊在最後面,只能遠遠欣賞的現實沒變。若戲劇院最終的改善只在3樓、4樓的角落多增席位…那其實是一樣的。但我們能有多少個30年能等到有整體性規劃的機會出現?
- 專用的迷思需打破:如同上述所提,輪椅席的設置並非只為輪椅的朋友,受傷、年長者其實都有需要,而這樣的朋友同樣會期待能與熟悉的親友一同在劇場中觀賞表演、討論心得,而不是被隔離、受限選擇或只能獨自一人坐在角落看部分舞台都看不見的演出。
- 音質、逃生、安全考量的影響:正因為要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獲得最高品質的觀賞經驗,故在這次有機會全面改善時,不但能將安全、通道、音響、空調的因素通盤考慮,更是一個大大提升其品質、可近性、安全面…等眾多面向的升級機會。其實怎樣升級全看設計師如何規劃,不然一定會落入為了全面提升,只好犧牲部分族群的需要的陷阱中。
- 票價不因輪椅席而受影響:倘若輪椅席設置的可近性、選擇性都更高!那帶動的勢必是更多喜歡藝文的朋友可攜家帶眷共同進入劇場看戲,票房除了卡司、劇本、場次…等因素外,其實更多的是場地及和朋友一起的感受!就像當年紀漸長,離你而去的,只有體力嗎?提到的,看見是某場地就打退堂鼓,或擔憂朋友坐的不舒服而放棄…那才是我們最在意的點!
高高在上的官員們,真的聽見我們的心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