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名化,往往指的是針對特定族群,毫無考證即直接將某種觀念、稱象、印象冠在他們身上的一項專有名詞。而這樣的投射大多都不是正向的,就像遊民、街友就是髒、懶、臭;演藝圈就是個大染缸;去網咖、撞球間的份子都很複雜,盡量不要進去…
大部分講這些論調的人,很多都沒接觸過他們講的類型的朋友…從沒接際接觸過的街友,直接敬而遠之,可是就有危險的印象;演藝圈一般人真的能認識的多嗎?或曾在裡頭工作過嗎?網咖和撞球間是有進去玩過還是曾經親眼目睹過什麼事件嗎?
不用!
「阿電視上都這樣演啊~你看八點檔都曉得…」
「新聞每天都在報啊,這樣還不危險哦~」
「我和你說,我聽人家說,以前在我們家的轉角,就有一家……」
所以呢?我能接受一般人不知道實證主義這東西,可也不用眼見為憑、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是。這東西轉到障礙者身上…就是另一個不同的以訛傳訛。
「他們考試都有加分啦~所以就可以讀大學啊。」
「政府每個月都有給他們錢好不好,我們納稅的錢都在養他們啦~」
「你申請看護政府不是都有補助嗎?這樣很好耶~」
「國家對你們真的很照顧,幹麻搞些有的沒的,上街頭抗議?都不方便了幹麻還要抗議?弄這些沒用啦~真的要惜福…」
老實說…胖子覺得考試加分或是身障津貼根本就是陷弱勢於不義的政策,我們應該協助的是對方的障礙,而不是用最簡單加分、每個月發一點錢讓人閉嘴。感覺就是我已經給你囉~再多要就是你不應該!可是那標準究竟是誰訂的?就連雙胞胎都不會一模一樣,怎麼會有人以為每個障礙者的狀態可以因為手冊的有無或障礙的程度輕重去做標準化分類?
而且很多東西根本就沒有…完全就是大家一傳十、十傳百,最後整個亂了套的胡說八道!就像很久很久以前某口香糖的廣告一般「貓在鋼琴上昏倒了!貓在鋼琴上昏倒了!貓在鋼琴上昏倒了!」為什麼要傳貓在鋼琴上昏倒了!已經沒人在意,大家只是把聽見的話再傳出去,不加思考把這種謬誤當作事實繼續流傳…反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有給這些耶,他們怎麼還在那裡大小聲的?
可是很多東西並沒有啊~個人助理平均下來一天只有2小時、每月身障津貼的補助依程度不同也有一點補助,最高也不到五千…申請看護完全沒有一丁點的補助,而且每個月還得繳就業安定基金給政府,報稅時給看護的薪水還得通通算在自己身上,完全沒有扣扺!好吧,身障報稅是有多十萬的扺免額度,但看護一年至少要付超過二十萬啊!這還不包括就業安定基金、健保費以及吃住的費用…
大眾根深蒂固的觀念卻是「反正政府會照顧殘障者到死」。台灣目前真的不是福利國家,即便在許多方面確實做的相當驚人!像是快破產的健保制度、每逢選舉就會有人要加碼的老農津貼…可是相對沒有選票的身心障礙與兒少保護方面就弱勢許多,完全的弱弱相殘…
而在現實生活裡,胖子有很多很努力的朋友,大家有一份工作、有一些專長、有一定的興趣與休閒,沒有靠政府,可是大家都依著不同的經歷設法在社會上摸索出一套生存守則,政府的幫助占的比重真的偏低,反而是障礙者自己會找到一條出路,無論過的好不好、富裕或貧窮…總之,我們活了下來。
在這條路上,我們靠最多的是自己、家人、朋友,並不是不認識的人口中那偉大的“政府”。與其跟著聽來的傳聞以訛傳訛,不如身體力行真的去和觀念裡、閒聊中、無意間會提到的族群做接觸,唯有真正的互動,才會讓你認識這群人更多的面向。轉換想法,從親身經驗再去轉化成你的口述。
想要當個不散播謠言的智者,其實很簡單,只要掌握三字行動“親、感、述”
親自接觸身心障礙的朋友,與其互動驗證自己的印象。
感覺過程中自己的角色與氛圍,貼近真實自我,反給出一個改變的空間。
述出你最真實的經驗與故事,讓還不認識或從未接觸過的人有多一個聽見、看到的機會。
很簡單是吧?在下次要開口說「我聽說、新聞說、隔壁老王說…」前,我更想知道的是「你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