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先生,能請你等一下嗎?我們發現票的座位好像有點不對,能稍等一下嗎?」高鐵的某個穿著制服的服務人員急急忙忙地趕過來想攔住我。
「怎麼了嗎?」「我能看一下您的票嗎?」「好唷~」把票拿給對方檢查,一邊慢慢地往電梯前進,想說再5分鐘就要開車了,是想不想讓我上車啊!
「不好意思,我們售票的人員好像出了些問題,能請您先上來櫃台,我們幫您換票。」
「那我可以先下去車廂那看嗎?我想知道現在的狀況,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換票。」「先生、先生…」
這是幾年前實際發生在胖子身上的案例,不知為何高鐵輪椅席座位超賣,而胖子習慣壓線前10分鐘到達,可是票早在兩星期前就買好了!為什麼會有無法上車這事?那又關胖子什麼事?於是就想下去一探究竟…
今天看見朋友臉書的動態,先不論北車如迷宮般的地下通道,即便都是台北人的朋友,只要不常坐一定也很容易迷路…更謬論每一班高鐵只有四個輪椅席的座位,而對電動輪椅的朋友而言…只有兩個座位!
高鐵於2007年正式上路,在上路前的試營運就有夥伴曾提出輪椅席是否能增加的問題?但最後不了了之,於是高鐵便維持一班僅有第七節的四個無障礙座位(但最常坐的都是不曉得那來的直立人?很愛躺著睡或把腳擺在前面椅背上的人…)對於輪椅使用者來說真的是一件…超級不公平的事情!
同樣買票坐車,在有快600個座位的列車上,竟然只有四個輪椅席、其中只有兩個電動輪椅的席次…所以電輪使用者若有一群朋友要一起出遊,那就得分次搭乘,然後大肆拖延行程的進度,甚至是一家都不方便的家人,還得被迫拆散成好幾次去到目的地…這根本不是一起出遊的概念啊。
或許有朋友、鄉民會認為,有設立專門的區域很好了,幹麻還要求那麼多?已經做的很好了,再多要求根本就是不合理的要求;要是出意外怎麼辦?有四位輪椅使用者就應接不暇了,再多怎麼得了!
胖子真心感謝特別設立的區域,但座位數不足是個不爭的事實,以台灣目前邁入高齡化的社會而言,有些需求的朋友勢必越來越多,這是一個未來趨勢,看不見趨勢,那被淘汰也是可預期的將來…與其如此,不如及早準備。
而增加席次的要求,其實一點都不過份,既然趨勢所趨,那努力爭取其實是未雨綢繆,怎麼會是不合理的要求呢?
很多時候,胖子都會聽見要是發生意外怎麼辦?要是突發狀況怎麼辦?要是…講的好像有事發生時輪椅使用者就能獲得最快、最好、最優先的逃生權、照顧權和協助安排出去的權利或擁有最好的求生配套。但請所有講這話或提出疑問的朋友一句話…
意外發生時,輪椅使用者真的擁有優先權嗎?
拜託~~大家求生本能趨動下,跑的都比誰快,那有人真的會顧及這些弱勢的族群啊?不要說的好像真的有這權利,看看有些人搶電梯的狠勁,胖子超懷疑我們有什麼優勢能頭一個逃生…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第七章 輪椅觀眾席位有規定輪椅席次的比例,交通工具目前尚未有一定比例的規定出現,胖子希望交通部能盡快制定出相關規定。不然以目前台鐵、高鐵都僅有每班四個輪椅席次,實在是大大的不足!
行動不便者在移行上已需負擔更多的行動與時間成本,在席次上的二次不便,絕對是影響大家出門參與社會的極大打擊。這不僅只是影響行動權,間接或直接的影響還包括對於家庭出遊的想像,當家庭有行動不便者時,多數人的觀念依舊停留在麻煩、困難、無法克服的思維中,要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實在需要更多的席次與便利,讓大家能安心出門、放心購票、開心共遊。
一起讓出門成為一件更平易近人的事吧!
p.s. 開頭故事的結尾,下到月台層,就看見一群一起倡議的夥伴,一見到我下來,有位夥伴立即將輕便型電輪切成手動,並收折起來放到行李箱擺放的空間,於是我們五台輪椅一起北返台北。可見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框架也是,當我們受限於框架,那可能都會變成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