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下,你在撰寫履歷時首先考慮的東西是什麼?
格式?經歷?證照?專業?基本資料?相關專長?能幫公司什麼還是有沒有認識高層的誰誰誰…
那你知道身心障礙者在準備相關資料時,一定會考慮什麼嗎?
一定會卡關一點…要不要曝光我的障礙身分?這是一個很嚴重又兩難的問題。
站在每個求職者的立場,能為自己爭取越多面試的機會,總是好的。因為一份履歷在初審階段只有1-2分鐘,甚至不到1分鐘的時間能留住人資的目光,有些大公司更只查閱是不是名校、有沒有國外學歷、學士、碩士還博士…30秒內不合資格立刻刪除,不要說入門,很多時候根本連門都看不到就say goodbye~
站在為公司尋求最佳人選的角度,學經歷或許是最簡單、最快速又有個能審議的校方幫忙把關的初篩,這是種光環,證明求學階段你的努力。卻不保證就真的是職場上需要的人才,或好同事、會做事的證書,只是一種相對方便的選擇。然而,一張身心障礙手冊所代表的,往往不是光環,反而是種陰影…
人們對於不熟識、不明白、未接觸的事物都有一種想像、一種恐慌、一種畏懼…在看見未知的對方有這身分時,腦裡就會有無數不知從那裡來的消息、畫面、幻想、感覺…接著直接將擁有這身分的人們分門別類排進不同的櫃子。有的是從小教育的認知、有的是新聞曾有的事件、有的是道聽途說的傳聞、有的是親朋好友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可很少有真實切身的經驗,往往都是聽來的、看到的、有人說的…
這時就有一種恐怖的自我保護機制:排除。
因為我們的環境不大,所以不適合行動不便的朋友;因為我們有很多業務得要溝通、接聽電話,所以聽覺障礙的朋友可能做不來;因為我們要保護既有同仁的安全,所以怎麼能安排一顆不定時炸彈在辦公室?要是他那天發作了怎麼辦!
當然這些都是雇方理所當然可以有的思維、可以有的保護、可以有的篩選機制。但有多少的評估其實是一種不明所以的排擠,只因為過往或從小、從別人那得到的訊息,就直接拒絕給予身心障礙朋友一個機會,而且是連面試或試用期的機會都沒有…當一些企業或雇主在大聲疾呼無法達到法定定額雇用門檻要被罰款時,其實更多時候這些朋友是直接被拒於門外的。
正因為這樣的觀念或層出不窮的歧視新聞,有些身心障礙的朋友只好把障礙隱藏起來,或選擇在履歷、自傳中先忽略不提,務求第一印象不被天外飛來的歧視隔離,求得面試的門票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要曝光自己的身分。像胖子這種極重度(不是體重)的障礙者根本連隱藏的選擇都沒有,只得大喇喇地開誠佈公,期許有伯樂能看見自己的能力,而不笑看見自己的障礙、輪椅、助聽器、白手杖或把人看成不定時炸彈擔心有天會爆發…
其實胖子認識許多超厲害的身心障礙者,有時真的只要給個舞台,就可以看見他們過人的能力、實力、生產力…甚至有的朋友做事認真、態度從容、交辦任務絕不打折盡心盡力,可當踏入職場時,還不認識他們的人只看見他的手冊、他的病名、他的障礙,然後就關上互動的可能…
有時候,真的只要一次接觸的機會,而不是一碗閉門羹,那這些朋友就能給予驚喜的表現,因為珍惜、因為得來不易、因為本身能力被障礙掩蓋,才使其光芒從未展露。很多時候真的只要有輔具、有環境、有敢排除先入為主的不論是偏見、歧視、害怕、擔心的伯樂出現,那撿到瑰玉的就是你啊!
唯有當社會發展到,對於不認識的未知抱持開放並接受的態度時,我們才能放下是不是該曝光的選擇題,那時我們才真正邁向成熟社會,擺脫理盲濫情的印象,也不是人云亦云,被傳聞牽著走,被自己給嚇到,擁有自我主見與看法的成熟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