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你的笑 想念你的外套 想念你白色襪子 和你身上的味道…」辛曉琪的《味道》,唱出失去後對於熟悉、想念和一個不經意轉角帶出的憂傷感,像閃電一般總讓人無從防備。
導演林書宇無疑是個說故事的高手,透過文字散出的真實與悲嗚,讓人看著看著就想起曾經某一段失去後自己,低落、喪志、世界末日也不過剛好而己,在自己的視線中容不下一絲生機,好像把自己弄糟、倒在爛泥、哭溼整張床單都無法宣洩無邊無際的哀慟…你,不在了。正因為事實如斯殘酷,只好將自己埋進黑洞,任由裡頭的漩渦攪碎一切、飄浮在失重的痛苦之中。
處理傷痛一百種人就有一百種方法。胖子曾眼不見為淨,也曾抱著枕頭痛哭,聽見消息時天旋地轉的暈眩就像雲霄飛車連坐十八回一般…我們都會記得第一次看見長輩流淚的畫面、記得被緊緊擁抱的溫度、記得行屍走肉不知怎麼回家的錯覺。那些四面八方來的安慰、那群幾年不見的親戚、那種不要傷心的話語…真的讓人想要大聲怒吼叫他們通通閉嘴!能不能就讓我一個人靜一靜!如同《百日告別》中教友去石頭家聚會的情形。被埋藏住的哀痛,總有火山爆發或崩潰的時候。
唯有走過滿山遍野的傷痕之谷,我們才能一一觸摸那段失去帶給我們的痛、帶來成長的慟、帶出平靜的夢。面對失去,無論是生命、是戀情、是關係…都會形成一個洞,那個洞會讓我們失衡,但卻從沒有人教過我們要怎樣平衡,還有很多既定印象或俗語告訴我們不能沉溺於低落、傷心、失序的生活中,唯有陽光、積極、正向才是正確的道路一樣。可人生缺乏面對下坡的勇氣的話,那就永遠不能拾起沉在泥濘中的寶石,經過淚水、失控、沉痛、失望、無力、崩潰洗禮後,認回來的那個你,才會是最完整又真實的你,不畏他人目光、不為別人標準,形塑出專屬於自己準則的你。
《百日告別》是去年看完的電影,經驗許多、失去很多,在看完後被深深觸動那顆欲哭強忍的心(小小心得:告別…豈止百日),覺得導演一定是有很深的失去,才能拍出這樣走過的歷程。其實很好奇導演怎樣克服哀痛去完成這部電影,在《你走了以後,我一個人的旅程》裡得到部分解答,導演從百日後開始書寫這段故事,邊走邊啃噬自己被失去挖出的黑洞,一個人旅行到覺悟不能這樣下去,因為那是離開的人絕不想看到的…
只有認真地愛自己,才是好好面對自我、迎向逝去的人、接納傷痛、喜悅與成長帶來的各種感受,欣然承接,不急,可以緩慢相信,直到信任每個的選擇背後,了解每件事都會是最好的安排。如同書封面寫的:傷痛,會是一種理解,會成為走下去的勇氣……
這本書很薄,最厚的是封面封底
文字量很輕,故事份量卻十分重
每段被失去無限下拖的錨
終有回歸平靜的時候
致每段失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