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新來的看護早上拿了手機上一則Facebook的中文訊息來詢問是什麼意思?
內容大意是一位兒子宣布自己父親過逝的訊息,在某天上午會有公祭及感謝大家對其父親的照顧…
翻譯完她有些悶悶不樂,看著電視也有些分神,時不時划著手機也緊緊皺起眉頭。
下午出去買東西時詢問才曉得…她的前雇主上去當天使了,上午的訊息是上雇主的兒子po的。
在捷運車廂上她不斷說著之前和前雇主間發生的種種,因為與家庭關係不佳,所以前雇主傷後處於妻不愛、兒不理,有點妻離子散、眾叛親離的感覺。
從她口中曉得前雇主該是標準的傳統台灣男性,致力於為家庭打拼,將精力都付出在工作上,金錢成為與家庭成員的連結,從小都沒人教過要如何表達關心、脆弱與溝通上的技巧,所以變成有出口時才有互動的情況,這出口多半都是…指責。
即便也曾被前雇主責罵,可是她非常珍惜與其相處的時光,覺得對方非常可憐,家人最後在乎的還是他的錢,有大筆保險得以支付每月都得轉院的龐大費用,甚至還可維持家計,但家裡的人卻從不到醫院關心…
雇傭關係成為親密的信賴,日常照顧是她幫忙、轉院手續是她協助、甚至連銀行提款都是由她出面。這樣的關係是許多良好雇主與外籍家庭看護工培養出來的典範。
無關乎國籍或是階級,是用心才能經營出來的結果,即便最初是因為不便與賺錢為前提而產生的交集,但從她的眼淚,就可知道那是真的傷心…
真性情,是人與人間無法掩蓋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