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品質~~~~」然後小朋友就會默默地接「靜悄悄~~~」這好像是不知幾時開始就有的默契,常發生在國小的教室中(因為國中就人會鳥你啦!)。
可我們隨著年紀越大,越曉得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又或者覺得比起安靜,有想要表達自己習心聲或是好麻吉想聊天不捨命陪君子就不是好麻吉的義氣,所以只得在吵雜中繼續吵下去…這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尤其明顯。
時不時會遇上大聲喧嘩的大嗓門,有事不能傳訊息非得告訴大家待會要幹麻的大忙人,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所以音樂超大聲的分享者…老實說這關乎“德性”這社會默契,卻沒有法規規範(要是這事得立法…其實也滿悲哀的。)所以自得自由心證,在不在乎周遭的人會不會被影響,其實是很主觀的事情,畢竟正在事頭上的人,往往對於周邊環境的感受度會下降,這是人腦機制的問題,不能全怪在人的頭上。
而胖子前兩天在捷運上看見這龐大的日本家庭旅遊團(一家八口耶!八口!),姐妹兄弟彼此拉著對方,偶爾會東西望擔心是不是要換站了?然後睜著大大的眼睛,專心聽爸媽的指示或聊天,一家人以家人間能聽見的音量交談著,十五分鐘的車程,這群小朋友們完全沒有品來跑去、大聲嚷嚷、要東西吃、胡亂哭喊…之類的行為出現。
然後,胖子想起有時能看見四處衝刺的小孩、大聲打鬧的學生、要不到東西就哭的孩子…有的很小的嬰兒真的可以理解,但大些的就…不知為什麼爸媽或阿姨、叔叔在旁卻不管、不制止?究竟是我們真的非常崇尚“愛的教育”還是在旁的大人認為這些行為並沒有什麼?
先撇除有突發事件讓心情極度受到影響的狀態,當大人並不趁機教育或放任下一代讓他們覺得這是不用在乎的事情時…那真的是很恐怖的事。畢竟這態度背後的關鍵,是尊重。不會被打分數的的態度,才是人人口耳間最要緊的評分,要是連身邊環境或互動的人都不尊重,那世界不曉得會變成怎樣混亂的狀況…
在生活裡最細微的部分,才能顯現出這人品格的底蘊。日本來的八口之家,可以讓孩子不吵不鬧,一起安全安靜的搭車,我們也行,是不!